從小,我們這一輩就被灌輸著上一輩的觀念:「要好好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照我說的去做就對了!」、「你應該要‧‧‧不應該‧‧‧」‧‧‧。我們自己的願望、想法,被迫壓抑,為了得到更多關愛的眼神,我們去扮演那個眾人眼中期望的自己,把心裡面真實的聲音掩藏起來。

我們的社會主流價值觀一直強調成功進取、努力奮鬥、樂觀積極、勇於爭取,凡與其對立的特質,都被認為是「不好的」,可是,什麼是「好的」,什麼又是「不好的」呢?我們是完美的嗎?除了正向的特質之外,我們難道沒有一點點負面特質嗎?我們如何面對自己不被認同的部份呢?假裝看不見?壓抑?忽略?

當我們感覺自己失敗退縮、沮喪被動、悲觀消極、膽怯抗拒的時候,有沒有人教我們應該怎樣處理這些情緒呢?從小到大,不管哪個機構單位,全都沒有。直到近年,憂鬱症浮上檯面,才有醫療體系注意到這一塊,才有一些關心的機構。我們的社會往往是等到問題發生了,才來討論或解決,有時甚至只停留在討論階段而遲遲沒有解決,很簡單,因為討論比較輕鬆,又可以表示有在關心,但解決需要實和各方配合,牽涉的範圍大,所以比較少人願意解決,吃力不討好的事沒人做,所以我們的談話性節目才這麼多,可是論及已解決的問題的項目好像就不多。

曾經,我也努力想扮演好被期望的角色:一個好女兒、好姐姐、好太太、好媽媽、好媳婦、好朋友、好員工‧‧‧,就是沒演好我自己。我的不想負責、自私、懦弱、不滿、煩躁‧‧‧多半被我壓在心裡,因為表現出來,似乎就象徵著「不適任」,沒有人願意當個「 失敗」的角色,這又是被社會制約出來的心態:失敗是不好的。

可是現在的我覺得,要表現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情緒,是件非常勇敢的事,你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別人的質疑和非難,當然,我指的不是基於恐懼和匱乏的心態所衍生的慾望和情緒,如果大家都依自己的私利自行其是,天下就要大亂了。我說的是基於對自己的了解,願意誠實表達真實的想法和情緒,即使那是不被認可的。

人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去面對「不好的」,才有可能「變好」。

在一些朋友眼中,我是「不開朗的」、「看起來反應很遲鈍」、「呆板的」、「和大家不太一樣的」,看來是所謂的「負面特質」;但如果用「沉靜的」、「內斂的」、「一致的」、「獨特的」來形容,似乎又變成了「正面特質」,我還是我,改變的是詮釋。我不必為了成為朋友眼中「開朗活潑的」、「反應靈敏的」、「靈活的」、「和大家一樣的」,去扮演一個不是我的我。曾經,為了獲得同儕的認同,我演得滿辛苦的。

在我有限的與人互動經驗中,我覺得自己是相對的比較敏感、擅於自省,這是特質,無關好壞。至今沒有人真正理解我,不知是每個人內心都有這種想法,還是只有我自己,也不知是我自己在情感上保持安全距離,還是真的沒有碰到頻率接近的人。也許連我自己都不完全理解我自己,何況別人?

我正在學著接受和認識真正的自己,也猜想過去生活的事件可能對我造成了一些影響,我在試著去挖掘,希望能疏通堵塞的情緒能量,活得更像真實的自己,就像新時代的講法:你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成為你自己。

我只要在能力範圍裡做好我該做的事,不必要求自己要演好各種角色,其實我也慢慢的越來越不在乎別人怎樣看我,承認自己有力有未逮之處、有軟弱膽怯的時候,想起過去活在「別人會怎樣看我?」的框框裡,現在的我覺得輕鬆很多。

誰說人生一定要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銀弓射手 的頭像
    銀弓射手

    銀色紀事

    銀弓射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