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群裡分享了《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後,得到一些同學的回響,多數是肯定的回饋,也有少數是抱持相異的看法。

有同學覺得那本書是站在大陸的角度來寫的,這我不否認,本來國共之戰的主戰場就不是在台灣,而本書主旨是想幫那些在那個時期無法也無能發聲的倖存者和魂魄們,能有一個被看見的機會,和意識形態無關,書中並沒有刻意的偏向哪一方。

我後來在交流中發現,對方是因爲「祖國」兩字被挑起了敏感的神經。

分享的當下,我只是單純看到接收台灣這段,想到母親曾經在聊天時提到過迎接國軍的情況和感覺,所以把它加進來,未曾想到卻挑起人內在的情感。

對方說他的祖輩是難過日本戰敗的一群,我相信;說他們是如何懷念日治時期,我也相信,因爲我的祖輩同樣對日本有好感,所以我不會否認他的觀點,對於一個人來說,他所相信的,就是他的真實,就是他眼中的世界。

應台女士在提到所謂祖國時,都刻意的用「」框起,表示這是一個中性用詞,不代表任何個意涵,事實上,在那個時代,哪裏人已經沒有太大意義,都在逃亡求生,都只是「人」。

作者只是如實記錄了當時事件的軌跡,所謂如實,是訪談了當時的當事人,或珍貴的日記等等來源。而講到七十軍來台的部份,應台女士直接引用台灣本土作家吳濁流先生的小說,用女主角的視角來敘述當時接收台灣的情景(大概也是想藉本土作家的角度更客觀的來看這件事吧?),就算書中其他部份是「大中華」的視角,這段接收的描述可實實在在是台灣人寫的,和他所回應的內容明顯有相當差距,就算不是全部的人都抱著湊熱鬧、想見證歷史的一刻而來,但肯定有部份比例的人是因爲這樣去的吧!不然美國水手拍下的當時照片是合成的嗎?我娘是在作夢嗎?

教科書上講家家戶戶喜洋洋的慶祝「光復」自然是誇張的官方說法,但不表示沒有一定比例的真實。打個比方,一個家裡,爸爸媽媽的想法和觀念有完全一致嗎?兄弟姐妹的想法喜好有完全一樣嗎?如果不是,那一整個台灣,有可能「家家戶戶喜洋洋」,或「家家戶戶以淚洗面」嗎?一個情勢,必然有好多種不同的眼光和心態,而不是非黑即白。

台灣漢人自幾百年前來台,雖說在台灣落地生根,想和大陸那邊切割,但代代傳下的習俗文化真切割得了嗎?若不是當時國民政府實在太糟糕,對比之下讓人覺得還不如乖順的當皇民,無視日據時期各地曾有的抗日活動,假若當時國民政府清廉有爲,整治有方,那人民還會懷念日治時期嗎?因此,有些情感完全是當時情勢所造成的。

對於我提到關於台灣抗日活動和漢人當初來台對原住民產生衝擊的部份,對方沒有作任何說明,似乎是有意避開,只是一直講「回歸祖國」很奇怪,把話題一直圈在他們自大清時來台後生根,已和對岸所謂大中華沒有瓜葛,感覺明顯就是支持深綠又親日的台獨思想,難怪對於我以上的提問避而不談。我對政治立場沒有興趣,那是個人自由,只是希望閱讀者能真的看懂我在寫什麼,這是對寫作者的基本尊重,而不是一看到什麼詞勾動了他的神經,就抓著那個點一直做文章,而那根本不是我文章的重點!

本來想說有回應他了,感覺不會有結論就好好結束就算了,因為看到有不少人在他的留言底下按讚,表示有相當程度的人認同他的說法,於是想想,還是要再補充想法,為了不想再引起爭辯,所以不在留言裡回。

(以下兩段只是一種手法,不是我真正的想法。)

要完全去中國化(去大中華思想化),是不是應該加強各地原民教育,讓人民學習並融入台灣真正本土的原民文化,打造一個徹徹底底和大陸完全沾不上邊的台灣?差異性夠大,理論也才站得住腳,就像西藏,真的就和中土文化差很大,要獨立,感覺也很理所當然。不要自身承襲了祖先們從原來家鄉帶過來的文化習慣,佔了原住民的地,時日久了就以台灣人自居,以漢人沙文主義強壓原民文化,然後當國民政府來接收台灣,再來對「祖國」兩字感到不舒服,還要去找世界其他國家的例子來支持自己的說法。

當初漢人來台,有和原住民打過招呼嗎?和當時國民政府來台有不一樣嗎?不過五十步笑百步,那原住民可不可以說:大部分文學作品,都是以漢人角度來寫的,真希望有一本以我們真正台灣原住民的角度寫的書! (還好後來有了《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而且漢人好壞,叫我們「蕃人」,搶我們的地,把我們趕到山上去!

上兩段的文字是否偏激了一點?以下引述對方的回應:

『我也看過這本書(真的嗎?那你怎麼會沒看到吳濁流先生小說的那一段捏?還是只是有翻過,好讓你的留言比較有說服力?),很能讓人體會到那個時代世界各地分崩離析沒錯。但這是站在中國大陸的人的角度寫的。

很希望能看到一本台灣人立場寫的書。畢竟那時候中美聯合起來轟炸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我阿公被炸的一耳全聾。——(請問一下,講得好像很無辜,打仗時,哪一方的人民不無辜?中美聯合炸台灣,你怎麼不問問日本先做了什麼?搞得好像是人家主動來欺負你一樣,還有理了。)

超過90歲的阿嬤也說了,當時中國軍人來台的確骯髒破爛,穿著草鞋(日本人穿皮靴),還去菜市場、小吃店拿免費的吃免費的(這書裡沒寫)——(書中有提到中國軍隊像流氓,只是後面要寫的東西太多,只能帶過,但真的有寫,再次證明有人沒認真看書),不付錢完全當大爺擺爛像強盜。街坊鄰居都非常不齒討厭踏入台灣的中國人。』

有看出一樣的邏輯嗎?

世界局勢會改變,但情感這種看不見的能量就很難改變。

我想說的是,情感認同是沒法分對錯的,不管你要認同是中華兒女,或是台灣子弟,都無法否認我們都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況且有許多比例的外省第二代(我自己就是「混省人」)、第三代,對於大陸的親友,並非完全沒有羈絆,只是沒有那麼深厚,況且如今陸籍、外籍配偶比例那麼高,要怎麼分?至於未來要統要獨,也是全民一起決定,連目前執政者都頭痛無解的,我們一般小民也只是想過好小日子而已。

後來對方又把話圓回來,說要融和,不要執著過去的歷史仇恨之類的,問題是,一開始都是你在講的啊!我從頭到尾都沒有這意思欸!

我感覺,許多人反感的,是指政權,並非文化,我想,這也是那位同學感冒的點吧?如果要我選,我也不想被統一啊!所有動亂顛沛的時代,都不會有華麗得體的包裝,各自立場不同,衝突與傷害必然避免不了,只是,在時過境遷後,我們能否用更寬容與客觀的視野來面對那段歷史,從過往的經歷學習相互理解與融合?

一篇心得,卻因涉及敏感字眼而引出不同觀點,我向來不想捲入意識形態之爭,因爲若雙方的心態不夠開放,都只認定自己的觀點才是對的,那通常不會有令兩造都滿意的結論,不如沉默。

然而,理解並諒解有其他立場的看法,並不代表我或對方就是錯的,應該說,有很多的立場是同時存在的,我們必須尊重不同立場的人的看法,即使你不認同,這才是多元價值觀的精神。如果不認同,請略過就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銀弓射手 的頭像
    銀弓射手

    銀色紀事

    銀弓射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