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Youtube逛影片,看到有影評在講述一部同名電玩的電影《返校》,點進去才發現不是什麼青春歡樂的電影,而是充滿詭譎氣氛並有訊息試圖透過電影方式表達出來。
主題在講自由的可貴。
在民主自由習以為常的今天,年輕一輩的人不知道在沒有自由的年代生活是怎樣的恐懼,所以故事背景設在戒嚴時期,試圖讓現在的我們理解沒有自由的恐懼是怎樣的,然後好好保護與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自由。
解嚴三十多年,我在高二時才聽到政府解嚴了,雖然那個時候的氛圍已經不像電影背景的民國五十一年那麼恐怖,可是殘留在父母和周遭大人們心裏的恐懼卻沒有消失。
我的父親是商船船員,由於工作之便,從國外帶回一台日本JVC的收錄音機,可以接收到世界各地的短波電台(當時日製品真是好棒棒)。有一次我好玩的去亂轉,轉到對岸中共的廣播電台,爸爸聽到,臉色一變,趕緊過來關掉,說不能聽這個,會被當匪諜抓起來。當時只是在家裡,一般普通音量罷了,就害怕鄰居會聽到跑去告密,而長大一點後,才聽說真的有人被抓到警備總部,至於是什麼原因則不清楚,反正大人間口耳相傳,被抓進去的,有的就沒出來了,有出來的也變了個人,當時整個社會「保密防諜」的氛圍是很濃的,連國小美勞畫圖課,題目也是「保密防諜」。
小六時,有天上午在上課,忽然一個女老師開門進來,臉上掛滿笑容的來班上報喜:「施明德被抓到了!」然後我們的女班導臉上露出鬆了口氣的笑容。當時的小學生,不知什麼是美麗島事件,也不知道他是誰,但看老師們這種態度,也會把他當成壞人。
到了國中,總有些調皮不愛念書的學生放學後不回家,打撞球、抽煙、溜冰、跳舞,愛美的還會去訂作制服、不剪規定的髮型,和我們這種又呆又乖的「順民」很不一般,所以校內有教官會管,校外有少年隊會抓,這可不是日本傑尼斯的少年隊喔!於是在學生們的眼中,這些學生就會被冠上「太保」、「太妹」、「不良分子」、「在混的」等標籤,不想惹麻煩的學生就會自動和這類學生保持距離。
高中時念的是女校,糾察隊的權力就滿大的,每天早上糾察隊(都是學生擔任)會在校門前抓制服和頭髮不合格的人,我有次被抓,原因是裙長沒有蓋膝,我解釋是因爲我大腿骨較長,所以同樣長度的裙子我穿起來會短一些些,其他糾察隊員也覺得還好,但抓我的那個,不知是為了面子還是要堅守標準,仍叫我回去把裙子放長,我也只好回去請媽媽拆下縫份,放長個一兩公分出來。
除此之外,朝會時間全校學生集合時,學校三不五時會臨時宣佈搜查書包,糾察隊就會去每班查,看看有無違禁品,好在女生比較有良心,不會拆包好的禮物,我和同學就用這個方式流通過幾本少女漫畫。
當時國慶日時,我們總統府周邊及附近各個高中學校還要去總統府前排字形,清晨五點就要出門搭車,集合出發,領傘帽,還有憲兵會逐個檢查攜帶物品。
這樣的社會氛圍,就是要人民乖乖聽話就好,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很多人仍是如此。為了不被排擠,為了融入所屬社群,都會刻意迎合討好,有不同意見或有自己想法的人,就會被視為異類(你怎麼和大家不一樣!不合群!)。
然而,每個人的想法真的都一樣嗎?為了合群,失去了什麼?不敢表達自我真正的意向是真的自由嗎?或者反過來,是擁有不做什麼的空間才是自由?而為了自由,你又願意付出什麼代價?或是為了生存與安全,寧願只擁有某個範圍的自由?
這部片上映時機很巧妙的在明年大選之前,我聽到一些耳語,說明年可能是最後一次真選舉,以後就不知道了。
自由民主慣了的新一代,還能回頭去過那樣壓抑恐懼的日子嗎?
未來不可知,但可以好好想一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