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網上看到大前研一寫的《低欲望社會》這本書的書名,我雖沒看過這本書,卻從網上的標題看到內容概要,基本上就是說低薪時代,年輕人不婚、不生、不買房、不想努力,沒有什麼物慾,只擁有簡單的滿足感之類的。

有人說台灣現在也是這樣,我想,或許。

兒子十幾歲了,性格消極沉默,唯獨熱衷手遊,除此之外,看不出其它強烈慾望,吃不強求,只要不想吃的不要硬塞給他就好。衣著雖有偏好,但沒有非買不可的,少數幾件換穿也無所謂。問他未來對哪個方向有興趣?答不出來。問他想過怎樣的生活?他說不上來,只回能活得下去就好。

想想,不要說他了,我自己本身也變成了低慾望的人,離開職場二十年,這年紀要再找事談何容易?沒有口才人脈做銷售,又沒有好體力做服務業,光憑先生ㄧ份薪水,只能修剪物質慾望,久而久之,發現日子也是這樣過下去了,只要盡量維持健康不生大病,小確幸的日子也就是如此了。

如同網上提到的,老人只想儲蓄,年輕人不消費。

每次假日出門,總感覺到這社會的賺錢焦慮,每間商店都急切盼望著民眾消費,這讓我感到ㄧ種虛無,純粹的交易,然而,除了生活所需之物外,你買到東西的快樂或快感能維持多久?

有時走在地下街,看到兩旁滿坑滿谷的商品乏人問津,會想著:人們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尤其3C類周邊產品,新機種不斷推陳出新,二、三年前買的東西就不太容易找到相應的配件。整個環境都在鼓勵你不斷消費,別想太多,只要買、買、買。新年到了買新衣物過好年,二月情人節要送個什麼給心愛的人?到了三月有白色情人節,上個月收禮的,這個月要回禮。四月清明連假掃完墓要去哪旅遊玩耍?五月母親節,要買禮物送天下偉大的母親。六月畢業季,要預備什麼行頭進入求職戰場?七月八月放暑假,學生們最開心,少不了吃喝玩樂。九月開學季,要準備什麼來迎接新學年?接下來中秋節、1111購物節、1212、耶誕節,ㄧ路到元旦,又要準備過農曆新年了,然後所有套路再來一輪。

不知是否我與社會脫節,還是年紀大了,我其實很厭煩這些套路。不買新衣就不能過年嗎?不送禮,情人就會跑了嗎?買了新行頭,就能保證面試順利,工作平順嗎?我們生活得快不快樂、幸不幸福,難道是建立在這些東西上嗎?如若不是,那又爲何崇拜消費至上?

我的生活圈不大,但我深覺我周遭人們多是寂寞。那些早上、下午出來運動找人聊天打發時間的婆婆媽媽們,少數是歐吉桑們,也有的就是坐在長椅上滑著手機,或就只是靜靜坐著,看著偶然經過的人們。

再看看街上商店裡,百貨公司專櫃的銷售員,除了賣吃的和動漫之外,我很少看見客人很多,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客人,我都不禁懷疑那些專櫃是怎樣可以撐下來的。人大約都集中在信義區或西門町這類地方吧?我在這兩個地方才有感覺城市繁華。

常去吃飯的區域,有好些店面拉下鐵門貼上招租的吿示,有些過去是商家的店面變成了無人的抓娃娃機,感覺街越來越不好逛,要嘛不需要,要嘛太失血,錢不好賺要花在刀口上,馬路閒逛花時間還兼吸廢氣,連當運動都不健康。

天啊!打著打著怎麼越來越像抱怨文?

其實我也不是反消費,畢竟二十多年前上班時,也曾和ㄧ起逛街瞎拼的朋友說過:「賺錢之苦,唯有花錢之樂可以彌補。」適當消費有益身心健康、促進人際關係,刺激經濟循環,只是如今過了社會生產力主力的年歲,有些慾望也要隨著經濟資源的厚薄做調整,以上所述,也只是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實話實說罷了。

#只因爲書名太有感就打了一長串
#雖然只是個人狹隘觀點
#也是反映了部份事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低慾望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銀弓射手 的頭像
    銀弓射手

    銀色紀事

    銀弓射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